現時大部份手術均以微創方法進行,毋須在肚皮切開一個長達數吋的傷口,但傳統微創手術所採用的儀器,直徑分為 10毫米及 5毫米,所以傷口也不可能小於這個範圍,若要再將傷口縮小,手術儀器就要「瘦身」。
傷口只須貼上膠布
科技進步,令微創手術儀器變得更纖幼,直徑可小至 3毫米,甚至是 1.7毫米,卻同時不失堅硬度,而 3毫米的內窺鏡所傳送的畫面,與傳統 10毫米的內窺鏡並無明顯分別,由於儀器所造成的切口如針口般幼小,故這種改良後的微創手術稱為針刺手術( needlescopic surgery)。
針刺手術已有 8至 10年歷史,當中以膽囊切除、盲腸切除、修補十二指腸潰瘍穿孔、精索靜脈曲張結紮及胸腔交感神經線切除應用較廣泛。雖然儀器變幼,但多年研究證實,其安全度跟傳統微創手術沒有大分別,無論下刀位置、傷口數目及住院時間也相同。而針刺手術的傷口更細,對外觀的影響輕微,當傷口縮小至 3毫米或以下,更毋須縫針,只須貼上藥水膠布便可。
研究發現接受針刺手術的患者,不論術後需要止痛藥的份量,或是替自己所受的痛楚評分( pain score),均分別比微創手術少及低,顯示針刺手術確有效減輕患者承受的痛楚。此外,針刺手術還可降低患者日後出現「傷口疝」的風險。
資料來源:荃灣港安醫院外科專科醫生周俊恒 |